回首頁|聯絡我們|
農會沿革
本會沿革
本會組織圖
服務據點
法拍快訊
信用部
存款業務
放款業務
委外處理
其他業務
保險部
會務股
供銷部
推廣股
主要業務
小地主大佃農
耕地資料卡更正應攜證件
特產蔬果
休閒旅遊
地理位置
線上訂購
農民學院
中華民國農會
農金資訊中心
網路後台
農業知識入口網
農業易遊網
服務據點
 
字級大小:
字級小
字級中
字級大
 FACEBOOK  | 友善列印 友善列印   
 
回首頁> 休閒旅遊 >
 
休閒旅遊
 
更新日期:2010/6/10
人文
 

■ 陳華宗
生於民國前8年,為學甲中洲望族,14歲留學日本,畢業於立正大學史學科。回臺後,31歲回家鄉任學甲庄長,期間發揮優秀之政治才華,實施都市計劃、土地規劃及拓寬街道,為學甲發展奠下良好的基礎。民國35年台南縣議會成立,當選為第1任議長,後又蟬連4屆,卸任後主持嘉南農田水利會,興建白河水庫。陳華宗先生一生對地方建設貢獻良多,後人於學甲建立「華宗公園」、「華宗路」及辦理「華宗杯排球賽」以紀念這位傑出的政治人物。


■ 舊頭港(烏鴉落洋穴):
在百年前,一位來自唐山的地理師,向吳氏族人說:舊頭港以東一公里處,是「烏鴉落洋」的穴地,在此居住,子孫會依地理順序一、二、三、四排飛黃騰達。台南幫是台灣最具特色的本土性企業集團,台南幫的要角吳修齊、吳尊賢、吳俊傑、吳俊陞昆仲、已故國策顧問吳三連、國際紡織吳振隆等,這些傑出商界人才的祖厝都坐落在此「烏鴉落洋穴」。新頭港部落「烏鴉落洋」寶穴護龍環繞,僅住有三、四十戶人家,但政商界人才輩出的現象,環顧全台,恐難以再找第二處。


■ 陳桂記宗祠
傳說鄭成功渡海來台後,有一位運糧官,名叫陳一桂,率領部下在「頭港」和將軍溪畔的「頭前寮」登陸,建立庄頭為「中州」,意味著再回「神州」(中國大陸),後來後人改寫成「中洲」。運糧官陳一桂帶領他的兒子在學甲鎮的中洲進行開墾,從此陳一桂也成為中洲陳姓的始祖。後代的子孫為了紀念先祖奮鬥的精神,興建了「陳桂記大宗祠」,做為永久的紀念。每年舉行的祭祖大典,都可以看到陳姓子孫聚集在「陳桂記大宗祠」緬懷祖先。
 


    節慶
     

    ■ 慈濟宮上白礁
    鄭成功部隊來台,而由學甲頭前寮將軍溪畔登岸。
    慈濟宮八百餘年歷史的神像開基二大帝,係來自福建泉郡白礁慈濟宮,於康熙年間由李姓者自白礁迎來奉祀,以迄於今為全省大道公廟僅有者,因此終年香火鼎盛。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是該廟的主要祭典活動「上白礁謁祖」,長達三公里的祭典隊伍由「蜈蚣陣」領頭,蜿蜒前進,民眾相信讓蜈蚣陣從頭上經過,可以消災避邪。整個活動表達先民對大陸福建白礁鄉渡海來台,飲水思源追懷家鄉的重大意義,因係隔海遙祭,故稱「上白礁」。
    「上白礁」主要是三個祭典儀式,另一部份是繞境,祭典是對神的節目,繞境則係對人的活動;它的流程是:宮內祭典→繞境→白醮亭祭典→返廟。

    ■ 紅腳笭文化節
    紅茄萣位於學甲鎮北邊,地域早期為倒風內海區,後經沖積成陸地,以至於土地鹽分重,沼類植物種類繁多,尤其紅色茄萣樹遍佈整個聚落,所以本地亦稱為「紅茄萣」。
    因八掌溪經常改道,本聚落先是傍水而居,但河道每逢氾濫便往北移,以至於河床所沖積的泥沙,卻成為西瓜生長的好地方,所以造就本社區盛產西瓜。
    社區目前保有最為完整之農閒民俗活動—「揹紅腳笭」,這項珍貴獨特的民俗活動,正藉由文化節的舉辦極力向外推廣、延續,此外本社區內尚保有一位紅腳笭製作師傅—郭三平先生,在郭師傅熱心公益的情懷下,應積極推廣、傳承紅腳笭製作技藝,以免這項民俗活動流失。
    「紅腳笭文化節」正是結合紅茄社區兩項別具特色之產業,於三四月份舉辦活動。藉由活動介紹推廣農村特色產業文化技藝,培養農村社區永續經營人才。亦邀請民眾體驗農村生活、同享農作收成喜悅。
     


      產業
       

      ■ 草編
      學甲鎮雖然曾是藺草產地,但隨時代演變草編技藝逐漸沒落,加上藺草處理過程十分費工, 因此持續在這塊傳統領域努力堅持的寥寥無幾。然而,80多歲的李冷和謝吳京卻重拾這項古老技藝,重現藺草編織草鞋的傳統工藝,並至各處表演致力傳承草編文化,也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這項具有歷史記憶的草編工藝。
       


        生態
         

        ■ 學甲鎮溼地生態園區
        於筏仔頭部落位在急水溪畔,因溪水常氾濫,當地民眾20多年前就已遷村,急水溪河床農地無法跟著遷移,由於沒法耕種,農民都選擇休耕;但為領取休耕補助,還是要僱用怪手或耕耘機翻耕,卻因而流失。為解決問題,農會向林務局申請成立濕地生態園區。
        規劃濕地生態園區執行時間為十年,目標是一百公頃,未來在這片濕地上可見到水鳥、螃蟹等生態。


        ■ 向日葵
        學甲農會推廣農民栽種景觀作物向日葵,種植面積達五公頃左右,包括縣道一七一線、學甲清潔隊後方、台十九線信立工廠南邊等,正值開花季節間,向日葵盛開如花海般,吸引許多遊客在此攝影留念。
        此外,向日葵不僅僅是景觀作物更是營養的綠肥,經過農民翻耕,還可以改善農地土壤理化性質。
        近期引進美國彩色向日葵新品種,交由本會推廣種植20公頃,包括觀賞用及食用2品種,具有優質、高產量等特質,適合學甲地區氣候條件下種植推廣, 彩色向日葵花期可長達二至三個月,還有抗旱與耐溼不同品種,不論是枯水期或梅雨季都能順利成長。未來,希望推廣更多農民在將軍溪沿岸的防汛道路旁廣植,並引導觀光旅遊發展的理念,發展學甲地區成為向日葵生產、觀光旅遊重鎮,打造「向日葵的故鄉」。


        ■ 老樹
        迎賓百年老榕(174縣道百年迎賓老樹)
        西進里巨榕:樹齡大約100年
        白渚里土沈香:樹齡大約130年
        頭前山巨榕:樹齡大約200年左右
         


          歷史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■ 慈濟宮
          慈濟宮創建於清初,迄今已有300多年了。最初只是簡陋的廟宇,在清康熙40年改建,經歷修繕,成為宏偉壯觀的堂皇廟宇。宮中開基保生二大帝,係來自福建泉郡白礁宮,因此終年香火鼎盛。慈濟宮為台閩地區縣定古蹟,之所以獲得這項殊榮,並不是因為他的建築年代,而是因為它的藝術性及代表性,它同時擁有清朝葉王的交趾陶和何金龍的剪黏。「上白礁」則是每年慈濟宮主辦的重頭戲,每年農曆3月11日,慈濟宮的信徒集聚前往頭前寮保生大帝登台地,舉行盛大上白礁儀式,每四年擴大舉行刈香儀式,也就是有名的「學甲香」。



            更新日期:2019/12/6 下午 05:03:48
            線上人數:5
            今日人數:8
            累積人數:47561
            本網站為財團法人全國農漁業及金融資訊中心版權所有‧最佳瀏覽狀態為 IE6.0 以上‧1024X768以上解析度最佳
            地址:台南市學甲區仁得里華宗路315號‧ 電話:06-7832105‧ Fax:06-7836130